對於這屆在民國百年進入國中的學生而言,感受最強烈的應該不是建國百年的喜悅,而是對十二年國教的未知。103這個數字,比100對他們而言更有意義。
這個系列就是希望以一個第一線教師的觀點,談談十二年國教的相關議題。所有內容純屬個人觀點,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提出意見。
針對基北區特生招生採用PISA試題,社會上最近引發不少討論和質疑,大多是持反對的態度,筆者則是有不同的看法。
標題省略了一些內容,我想說的是「特生招生考PISA有什麼不對?
以下針對最近「特招考PISA」引出的波瀾,提出幾點問題,供大家思考。
PIAS考什麼?
這是許多人都不知道,也是許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。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花時間了解過。
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有很豐富的資料,看過之後對PISA才會有更深入的認識。也有不少老師以例題介紹PISA的內容,都是很好的資料,在文末的相關資料中可以看到。
筆者認為,傳統考試測「解題能力」,PISA測「數學能力」;面對傳統考試需要「模仿精熟」,面對PISA需要「應用知識」。
註:由於筆者本科是數學,所以只針對數學部份做評述。
學生壓力從何來?
新聞中提到,有學生因為特招要考PISA,壓力大到想自殺。
但特招本來就不是人人要考,如果覺得壓力太大,那可以選擇不要考特色招生。特生招生本來就是一級戰區,就算不考PISA,考生的壓力還是一樣大,因為壓力源不是來自PISA,而是特招。
既然壓力是來自特招,那就要看學生為什麼要選擇考特招了。如果是真正對特招的科別有興趣,例如因為對數理有興趣,所以想讀科學班,那PISA應該不至於會是壓力;如果是其他人的期望,而非自己的興趣和意願,那就該考慮是否適合去考特招。
沒有學過的東西不能考?
有新聞內容提到,國中老師沒教,小孩沒也讀過,要怎麼考試?
最近幾年的教育浪潮,不就是在培養「帶得走的能力」嗎?生活中面對的問題,大多數不也是老師沒教過的?許多大學教授都在批學生只會課本的內容,而不知實際應用,PISA考題不就是想測驗那些「老師期望、學生需要、社會認可」的能力嗎?
PISA真的能補嗎?
還有家長提到,補PISA又是一筆大開銷。
但是PISA真的能補嗎?
這點筆者還無法斷言。但是如果「PISA補習班」要有效果,那一定是會以「培養數學能力」為主軸,才可能成功。如果是以「加強解題技巧」為目標,必定失敗。
一定得補習嗎?
真的有必要補習嗎?如果看過考題,會發現解題需要的數學知識並不難,最困難的部份則是如何應用這些知識。這點就需要平時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,在學習時不能只侷限在考題中,而是要真的了解數學概念。因此老師授課時也必須多以情境題給予學生思考機會,並要強調「重點在思考過程,而非只是求正確答案」。
這屆的學生,大部分還是收到傳統的教學,的確不容易培養這樣的習慣。但是回到第二個問題,真正要考特招的學生,應該都要具備這樣的思考習慣,而非只是死讀書。如果要考補習才能補出這樣的能力,那充其量不過像是補出來的資優生,是假資優罷了。
也就是說,如果真的適合讀特招班,那不用補習也能通過特招;如果只靠補習進入特色班,不過是痛苦地度過未來三年而已。
結語
筆者也認為十二年國教太倉促上路,但針對「特生招生採用PISA考題」則是認同的,也希望學生、家長與老師能用更正面的角度來看待這個政策。
相關資料-關於PISA
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
12年國教全攻略-特色招生數學素養 如何準備?
從大陸面積挑戰數學PISA
熱門話題-PISA數學 結合生活情境
相關資料-反彈與質疑
PISA像測智力 沒補習...安啦?
學生憂PISA特招 盼緩實施
類PISA題型 親師生都搞不清
一年後考PISA想整死誰?
名校加考PISA 國二女「想自殺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